6月22日,由上海高校外国留学生教育研究会举办、上海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承办的2013年上海高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研讨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召开。上海市教委国际交流处杨伟人处长、上海外国留学生教育研究会金伟国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院长吴勇毅教授、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院长吴中伟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张文军教授及院党总支书记刘建新参加了上午的大会。会议由上海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翟宜疆主持,来自沪上24家单位的140多位对外汉语教学的学者及专家参加了本次大会。会期一天,上午为主题报告,下午为小组交流研讨。
上海市教委国际交流处杨伟人处长致辞
上海高校外国留学生教育研究会会长金伟国致辞
市高校外国留学生教育研究会与市教委的领导在致辞中,表达了对本次研讨会召开的诚挚祝贺,并希望借此契机推动沪上高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育质量与科研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市教委杨伟人处长还就今年上半年市教委在整体推进留学生工作方面所做的努力,进行了简要介绍,他着重指出:同行业界的教师们要利用好交流平台,为后续的合作交流创造机会;要结合当代中国国情、上海市情,做好汉语的国际推广工作;要认真研究外国学习汉语的方式方法;要在汉语教学中推广中国文化;要努力加强汉语教材的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张文军教授代表上海交大的同仁对到会的领导与学者,表达了诚挚的问候以及对本届年会的祝贺,他还以《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中的热问题与冷思考》为题,就当前对外汉语所处的复杂多样的时代背景,以及所遇到的机遇与挑战,做了深刻的剖析;同时,他结合交大国际汉语教育的实践与努力,就“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特色课程的开设”、“招生输入与毕业输出的平衡”、“国际合作中的学生培养”、“教学与科研的培育”等业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提出了发散性的思考,并号召沪上高校应携手共创留学生教育更美好的未来!
张文军院长致辞
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院长、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理事吴勇毅教授的报告《叙事探究与汉语作二语/外语教师的认知建构》围绕“叙事探究”这一质性研究方法,结合自身生动的“叙事故事”着重谈了三个方面:叙事研究的特征;教师认知、情绪与叙事;叙事探究是汉语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他呼吁应吸收借鉴新的研究方法与理论,推动对外汉语教学科研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吴勇毅教授作报告《叙事探究与汉语作二语/外语教师的认知建构》
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院长、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理事吴中伟教授作了题为《口语课教学模式分析与思考》的报告,吴教授首先以汉语口语课的困惑为出发点,调查当前对外汉语教学口语课的问题症结,并对当前口语课教学三种模式作了优劣对比。吴教授提出以“任务驱动”和“关注过程”,有控制、有指导、有内容的输出训练的课程教学理念,来进行全新的口语课教学的探索实践。
吴中伟教授作报告《口语课教学模式分析与思考》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王珏教授围绕汉语的“三层语法”系统,从汉英对比的视角,进行了《汉语语法特点漫谈》,王教授以汉语句子三层结构假说与一级词语三分假说为前提,在大量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与特点之上,提出了以句法成份、情态成份和语篇衔接为特征的汉语语法体系新理念。
王珏教授作报告《汉语语法特点漫谈》
四位专家的报告,或论谈时代科技,宏观中见细微;或依据实际案例,故事中显哲思;或取材实现教学,平淡中透灼见;或引征博古文献,漫谈中滤真知。个性鲜明,令人印象深刻。
下午根据与会教师提交的研讨材料,研讨会分为“汉语教学方法与模式”、“汉语语法及期教学”、“课程建设与师资培养”与“文化教学与汉语国际推广”四个专场,40多位对外汉语学界的学者、专家在各自所属的交流小组进行了发言交流,并与本组到会的同行们进行了认真深入的切磋与沟通。各小组讨论气氛活跃,反响热烈!
小组教师交流研讨中
本届学术会议在上海交通大学的成功召开,不仅是上海高校外国留学生教育研究会的一件盛事,也是上海交通大学对外汉语教学同行们的一件幸事。在交大凝聚沪上同业交流汇通,对激励同业学科及从业教师的不断成长必将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供稿 [作者]赵金坡 [摄影]袁进 莫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