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理念 强化质量 涵养生源 扩大规模

2014年06月24日 分类:探索与研究

 天津师范大学    钟英华 

近年来,高等学校来华国际学生的需求特点发生了新的变化,从一般情况看,留学生需求特点趋向于高层次,多元化、精细化、复杂化等新特征。这种现象与国外高等教育不断重视学生的这些需求有直接的关系,具体体现:1、需求的个性化特征;2、需求的多元化特征;3、需求的强烈质量意识;4、需求的复杂化层次。   
      面对这种新形势的要求和具有时代特征的发展趋势,我国高等学校国际学生教育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创立新的理念去积极面对,建立“职业化”“专业化”的工作团队,需要优化和综合具有国际视野的新理念新方法,以适应新形势下国际学生在管理、教学、服务等方面的更高要求,满足国际学生对留学质量的日趋精细化需求特征。 
      一、创新理念,满足新形势下国际学生的新需求 
      新形势下国际学生的需求,是对高等学校国际学生各项工作的新挑战。从天津师范大学本年度国际学生的调查看,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2/5以上的国际学生有一次以上来华经历。不管这些学生曾经在其他省份还是在本市其他学校留过学,都造成了这些学生存在较强的横向比较的意识和建立在首次留学或来华经历上的新要求。 
      第二次来华学生更加突出的是功利目标,对留学成效关注突出,反映在对留学的条件和质量的更加挑剔上及对过程的精细化要求和学习层次上的新要求。随着越来越多的包括补习学校在内的各级各类学校面向国际学生开放,更促成了国际学生的多元化选择性。在选择过程中更加注重学习的效率和舒适程度,进而形成了个性化的留学趋向。 
      面对这种新的形势,给我们带来新的思考。如何把握这些需求和适应这些需求是关键。 
      1、在管理意识和管理机制上的应对 
      我们认为,当今高等学校比以往更需要国际学生教育的“职业化”和“专业化”管理意识。这里指的“职业化”,就是工作上的“到位”意识,具有职业特征和职业标准的意识,是变“粗放型”管理为“精细型”管理的意识,突出个性特征的管理意识。也就是说,在国际学生的培养全过程中,我们的工作需要更加追求品质,更加追求质量的意识。 
      今天扩大国际学生的规模,不仅仅是做好对外宣传的事,不仅仅是开阔招生渠道和路径的问题,也不仅仅是学校一个招生部门的事情。扩大规模决定于学校综合服务的协调性和一致性,决定于学校整体国际交流环境的综合服务质量和水平。因此,这就要求国际学生教育管理的队伍日趋“团队化”,更加强调的是团队合作理念,需要积极的配合和综合配套。在这种情况下,国际交流工作与国际学生的招生、教学和生活服务的“一体化”管理机制,将对整合学校职能,提升国际教育环境质量,聚焦管理,去除死角,避免扯皮,增加活力,保证质量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2、在国际学生教育工作定位上的应对 
      提高国际学生教育质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衡量指标,是国际学生满意度指标。强化质量意识,是保证扩大规模的第一性问题。而实现质量标准,需要在基础定位上有所设计。我们认为“以满足国际学生的根本需求为第一工作宗旨”这个工作定位,是适应当今国际学生教育发展的基础性定位,是确保国际学生教育质量的必要选择,也是保证生源,促进规模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定位。很长时间以来,我们的国际学生教育比较多地考虑的是,我们如何提供给学生优质的教育,而相比之下,对学生的需求和需求变化考虑得不够。国际学生在接受我们设计的教育内容时,更多的是“接应式”的教育。学校是主动的,学生是被动的。   
      这个“接应式”的教育,是指学生更多地在适应我们的教学模式和教育体系,我们给什么,他们就被动地去适应什么。实际上,我们的教育模式和体系设计,包括管理模式和方法,常常滞后于时代的要求,学生被动地接受相对滞后的教育方式,不断地适应我们提出的各种要求。这种现象,在当今日趋激烈的国际学生教育背景下,竞争力不佳。“满足国际学生的根本需求为第一工作宗旨”,突出强调的是我们的教育视野应该不断地调整,以适应国际学生的需求变化,这种满足是针对根本需求,有代表性的需求,是针对符合时代发展特征的国际学生的主体需求。这种根本需求,并不是个体需求,而是主生源渠道学生的广普性需求。  
      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特色,满足需求的范围都不一样。以天津师范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的基础定位为例,学院是针对以汉语作为职业工具从事与中国相关工作的应用性人才,那么,学生的教学需求就突出体现在汉语技能的培养上,面向一个非常广泛的需求群体,而以个人偏爱为专门学习目标的学生,在这种基础定位中很难得到满足,因为这并不是主体学生的广普性需求,不具代表性,不是根本需求。 
      我们不要总是不放心学生对需求走向的把握能力,总是不敢跟着学生走,总是不愿意由学生的需求来决定我们。事实上,学生的根本需求代表时代的留学走向和真正的需求,这种需求是自愿的,符合人才市场要求的。有时候这种需求学校没有看到,但学生已经看到,并把它作为留学的主攻方向,体现了有共性的需求特征。这种根本需求一旦得到了满足,我们的教育就成功了,我们的质量就经得起推敲,竞争力也就具备了。满足国际学生的根本需求是国际学生教育紧跟国际人才需求形势的必经之路。 
      3、在国际学生教学方式上的应对 
      我们认为,“突出实践性”的教学,是国际学生教学的一大特色。不管我们的课程是汉语预科教育、汉语学历教育,还是进入学科专业的学历教育,是否与国际教育接轨都是关键。因此,我们需要教育方式上的积极应对。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我们的教育方式更多的仍然是停留在传统的“灌输式”、“教师主导式”的教学风格上,这和注重技能培养的国际教育新模式相差很远。应对国际人才市场的新需求,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能力培养是十分重要的环节,这一点我们还做得不够。 
      与国际教育紧密连结,不单单是选择外语授课问题,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课程体系与培养方式和国际教育接轨的问题。我们的传统模式受计划体制的影响,有些地方不顾市场需求,不能对人才市场需求做出及时的适当的反应。我们倡导“突出实践性”的教学,就是突出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注重学生主动介入教学,主动发掘潜能,主动创造性地学习的方式。不管是汉语预科教育还是学科专业教育,这一点都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突出实践性”教学的突出作用是解决能力培养的问题,这一点在国际上已经普遍地采纳了,这是一种由应试教育向技能培养转化的途径,是需要我们的学科体系不断地借鉴国际教育经验的问题,不可低估。只有从学科课程体系上与国际教育拉平,才有我们的教育满足学生需求的出路。学科接轨,哪怕是部分专业的学科接轨,才能搭建国际学生的教育平台,才能真正满足国际学生的根本需求。 
      4、在综合服务评价标准上的应对 
      我们的服务标准是需要得到检验的。这种检验的标准不应该由我们来决定,评价标准第一来自于学生,来自于服务对象。为此,我们提出了“希望你在天津师范大学的每一天都是美好的!”的综合服务口号,这实际上是国际学生综合满意度的评价。同样是这样的口号,挂在学校的甬道上,是对学校整体国际教育环境的评估;挂在教室里,是对综合教学水平的评估;挂在公寓里,是对国际学生宿舍管理的评估;挂在餐厅里,是对餐饮服务的评价。综合服务建立在“以满足国际学生的根本需求为第一宗旨”的工作定位上,就找到了着力点,就能收到实效。 
      5、在教育资源准备上的应对 
      国际教育在国际交流与国际学生招生、教学、管理、生活服务“一体化”的机制下,突出解决的问题是国际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问题。国际教育永远都不能游离于学校的大环境,始终应该从学校教育的综合环境实际出发,不断地接轨和融合,使之纳入学校教育框架之中。在学校大环境中,发挥国际教育的理念先导,管理精细、多元特征和优良品质的作用,为学校的教育改革和课程体系改革打开窗口,吸取学校教育大环境的养分,以体现时代国际教育特征的教育理念引入作为回报。国际教育也是创建优良校园文化环境的主力军,多元文化赋予校园文化更多的启迪,使大学教育环境更加丰富多彩。 
       二、打开思路,创新招生渠道,涵养生源,扩大规模 
       现阶段,我国与国际教育发达国家相比,从生源的质量和数量规模上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不断地扩大国际教育规模,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有力支撑。同时,也是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环节。国际学生的规模直接标志着学校综合实力的水平,也体现了高等教育与国际教育之间的关联。因此,把握好规模效应,才能有质量;只有高质量,才能形成规模。规模和质量是相辅相成的,二者同等重要。 
      1、国际学生教育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紧紧围绕国家建设和地方社会经济建设为中心,寻找立足点,发掘自身的贡献力。国际学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能脱离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事实上,国际学生的原动力,就在于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就,在于中外强有力的经济交往、文化交往、教育交往。脱离开这个大的背景,国际学生教育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末。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当代国际学生的主流是在中外日益活跃的经济文化交往过程中寻找切合点,寻找自身价值的。 
      我们的国际学生教育从宏观的立足点上,应该满足国际学生在中外经济文化交往过程中发挥作用的需求,瞄准他们贡献于这种活跃交往的合适的职位,以此为目标去培养人才。注重职业技能,造就他们的职业能力,是促成他们的现在和将来的关键,是高等教育服务于国家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使命。 
      在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中,国际学生教育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天津师范大学瞄准天津滨海新区发展,通过应邀投标招标方式承接空客A-320大企业外籍员工的汉语培训工作。以突出实践性教学特色,为空客外籍员工提供VIP卡汉语空中支援中心,实施工作和生活实景教学,介绍传统的中国文化,为外籍员工24小时提供电话汉语应用救助,帮助外籍员工在课程以外用汉语“做中学”,以中国菜制作、太极拳习练、教唱中国歌、中国电影欣赏和系列中国传统节日活动等丰富了外籍员工的工作和生活,起到了营造良好投资环境氛围,加速感知中国,感受热情,加深友谊,促进友好的效果,为天津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得到了外方的高度评价。国际学生教育不仅仅是学科教育,国际学生教育应该为国家外交、国家对外开放大局、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服务。 
      2、发挥海外人员和机构的作用,涵养国际学生生源 
      不断扩大规模,需要极大限度地发挥海外人员和驻外机构的作用。天津师范大学选派到世界20国家的226名汉语志愿者,在扩大国际学生生源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这些志愿者,零距离地接触国际学生,成为“招生宣传队”,使学校增加了12个国家的国际学生,规模得以扩大。 
      海外孔子学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泰国曼松德昭帕亚皇家师范大学孔子学院针对当地汉语教师严重缺乏的实际情况,确立了“教师教育特色”孔子学院的建院理念,瞄准海外“本土化”汉语教师培养的需求,为学校引进150名教师短期培训和20个一年期教师培养项目,为涵养生源做出了贡献。 
      天津师范大学针对澳大利亚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墨尔本建立常驻办公室,广揽学生海外实习和学分交换项目,吸引维多利亚州政府奖学金学生项目23人,发挥了海外机构的特殊作用。 
      3、开展委托岗前职业培训项目,促进职业人员上岗 
      天津师范大学与韩国教育部就再就业岗前培训达成合作协议,与韩国知名企业开展委培项目,收到良好的效果。先后培训锦湖轮胎企业职员、三星企业职员、韩国幼教中文教师等总计300余人,增强了企事业员工就业能力,挽救了一些青年的职业生涯,使汉语作为终身职业目标的理想成为现实,为学校涵养了国际学生生源。 
      4、典型留学生的发掘和培养是涵养生源的旗帜 
      天津师范大学立足于国际教育有所为,国际教育应该有所为的理念,下大力量发掘国际学生中的苗子、尖子和潜在的有影响人物,设立优秀学生奖学金,鼓励有才华的国际学生脱颖而出。美国学生梅林在全国30余次大型综艺活动中担当主持人,参加了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奥运倒计时一周年大型文艺演出,并在2007年央视春晚亮相,大大提高了国际学生的知名度,为涵养生源贡献了力量。肯尼亚学生茹丝在2007央视双十新闻中作为特邀嘉宾,在2008天津市国庆晚会上表演节目,在天津电视台“当红不让”节目中获得周冠军等等,成为天津国际学生明星,在非洲孔子学院大会上发表演讲,为涵养生源做出了贡献。 
      塞内加尔学生狄幼福、狄幼露,韩国学生李善列,美国学生梅林、康诗美,保加利亚学生拉多斯丁,肯尼亚学生茹丝等一大批国际学生在央视“中华经典诵读”大赛中连连获奖,为国际学生涵养生源贡献了力量。 
      典型国际学生的出色表现,扩大了国际学生教育的影响,激励了学生,带来四面八方国际学生的纷至沓来,也为所在学校国际学生扩大规模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