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学会工作总结

2013年12月01日 分类:年度总结及计划

  在教育部国际司和刘京辉会长的领导下,2013年全国学会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和教育部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重点工作方案,按照去年末常务理事会批准的工作计划,大力推进《留学中国计划》实施,努力扩大来华留学规模、提升来华留学教育质量、推动高校教育改革发展;积极组织会员院校加强学习研究,努力创新实践,不断发展和丰富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华留学生教育理论体系;同时充分发挥学会在来华留学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中的“聚人气、提能力、搭平台、当参谋、做助手”作用,为我国来华留学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非常积极的贡献!

  一、狠抓学会立会之本,凸显学会科学研究功能

 (一)进一步拓展科学研究,提升研究能力,促进理论创新

  刘延东同志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贺词中殷切希望:高教学会继续坚持正确的办会方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眼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研究,推进高等教育理论创新,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理论体系做出新的贡献。袁贵仁部长在讲话中指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是以繁荣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为宗旨的全国性社会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方面军和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

  学会在过去的一年,继续坚持并且更加重视,以繁荣来华留学教育科学研究为宗旨,按照教育规划纲要和留学中国计划的精神,广泛深入研究我国来华留学教育改革发展问题,加强来华留学教育理论创新,逐步推动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来华留学教育理论体系,已逐步把我会办成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群众性学术团体,也产出一批有较重大影响的科研成果。

  过去一年,学会的科学研究任务光荣而繁重,是学会科学研究工作常态化和规范化后开始全面运转的一年。

  1.春华秋实,2011年首批立项的11项科研课题已开始收获,陆续结项。学会认真督促课题完成,严格评估验收、积极评优推广。将已结项课题上网公布,宣传和共享成果。目前已有以下5项课题和一项委托课题提交结项,其余课题均进入收尾阶段:

  由上海大学毛忠明教授主持的“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留学生教育政策—基于六大留学目标国留学生教育政策的比较研究”课题;由辽宁大学崔莉教授主持的“辽宁省高校奖学金生现状与举措”课题;由上海大学沃国成教授主持的“不同区域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研究”课题和天津医科大学王宇彤教授主持的“临床医学留学生实践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以及由清华教育研究院文雯博士主持的北京学会承担的“国际学生人身意外及重大疾病治疗保险制度的国际比较研究”委托课题。为此,学会专门安排今天下午小半天时间,邀请这些课题负责人向大会汇报他们的课题研究成果。

  2.2012年立项的14项科研课题已经进入中期研究,正在加强与立项课题组的交流和调研,进行中期检查和评估。

  3.2013年,学会发布来华留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申报通知后,积极宣传动员,认真组织落实,本年度共收到来自71所高校的133项课题申请。

  经过专家评审,选定42项作为立项课题,其中全额支持 14项,半额支持18项,自筹资金 10项(见下表)。

  同时,学会紧扣发展主题,围绕我国来华留学教育改革发展,会同教育部国际司,重点委托清华大学陈强主任主持研究“中国政府奖学金制度改革的政策研究及规划”课题,北京大学王勇部长主持研究“来华留学生日常突发事件预防与处理机制研究”课题。

  显而易见,2013年度133项课题申请,较2011年21项,2012年的37项,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地域分布更广,课题申请人构成更加多面化,内容涉及来华留学生管理、心理教育、就业教育、跨文化适应、教育成本核算与绩效评估、奖学金制度、招生策略、医学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等等,涵盖来华留学生教育与管理的方方面面,许多研究都是来华留学教育管理领域急需研究的课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课题主要侧重工作体系、方法的研究以及日常经验的总结和提升,思路大都从来华留学教育管理的共性和工作难点着手,进行调研分析,并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及自身工作实践进行求证。 今年课题申请的数量和质量,反映了全国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队伍越来越重视科研、注重学习、锐意创新进取的精神风貌和良好局面。

  全国学会非常重视课题的评审工作,在今年课题申请数量大幅增长以及人少、任务重的情况下,学会充分发动和依靠专家学者的作用。首先在总结去年评审工作经验和不足基础上,对2013年的课题立项评分表进行了修订。

 课题立项评分表是评审工作的主要依据,根据课题指南的要求及留学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2013年课题评分仍延用百分制,但内容上进行了较大的修订,共分为5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18个观测点,主要考察五大方面,即立项依据、研究基础、研究内容和方法、研究进度和分工、经费安排和使用。具体要求概述如下:

 课题负责人应对近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有总体把握,掌握资料全面,分析透彻;选题力求目标明确、具体,在理论上应有所创新;对我国留学生教育相关领域现状或存在的问题有认识深刻、分析客观、观点明确;选题研究成果有较大推广、应用价值。

 课题负责人、课题组成员应有多年(负责人应不少于3年)从事教育或教育管理工作,精通业务、视野开阔、工作能力突出,具有良好的科研工作基础和能力。

 课题研究范围应符合《中国高教学会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分会“十二五”科学研究课题指南》要求,瞄准现实需求,针对性强,重点突出,立论科学,研究思路清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成果形式明确、具体、可考核,并与研究目标和内容一致。

 课题研究进度安排合理,检查点内容明确;研究成果验收方式清楚、规范;课题负责人能把握课题研究方向、保证研究成果质量,课题组成员职责清晰,分工明确,能够胜任各自承担的工作任务。

 课题经费安排合理,经费使用符合《中国高教学会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分会科研课题管理(暂行)办法》和经费管理单位的财务制度规定。

 其次,将整个评审过程分为函审和汇评两个环节。

 考虑今年申请的项目数量大,学会在对课题进行整理汇总基础上,先递交专家进行函审,这是今年课题评审工作的新尝试,节省了汇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专家评审的一般流程如下:

 首先,通读所有评审材料,做到心中有数;其次,再次细读材料,重点考虑选题和参与人员的科研实力,将需要重点支持的课题选出;第三,分类研读重点支持和不予支持的课题,对于该课题进行类别上的调整;第四,对于两类课题根据学会制定的评分标准打分和排名;第五,对具体的评审材料再次考虑,并进行微调。本次评审,遵循“宏观—微观—宏观”的思路,五轮审阅,保证公平、公正,以满足来华留学教育管理的实际需求。

 在函审的基础上,学会于10月下旬在湖南师范大学组织了课题汇评。评审专家主要来自复旦、华南理工、北航、清华、北大、天津医科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以及全国学会、上海、安徽等地方学会。专家们根据函评结果,充分交换意见,进行充分讨论,最后达成一致,形成最终的评审结果。

 但总体来讲,来华留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申报工作刚刚开始3年,尚处于培育阶段,课题的影响力仍然有限,各方的积极性还有待进一步提升,2013年度申请项目的选题依然较窄,主要表现在“两多两少”,即跨文化交流、预科教育、汉语教学等课题相对多,招生、服务、奖学金等课题较少,联系实际、自由发挥得多,深入思考和调研,呼应指南的少,讨论宏观政策、发展战略的更少。从课题的分布看,也有“两多两少”,即医科类高校多,其他院校相对少;地方院校多,北京、上海等城市院校少。

 为了爱护广大热衷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人员的积极性,指导正确申报,课题评审专家组在课题评审会后,专门起草了一份“2013年度来华留学教育科研课题评审总结综述”,详解学会课题评审指导思想、评测指标、重点要求,以及评审程序等等,挂在学会网页上。

(二)坚持正确的科研发展方向,加强科研领导和管理工作

 为了更好地促进全国学会的科研工作,保持科研发展正确方向,学会积极发挥专家的智慧,在汇评工作的同时,学会今年召开了学会科研工作研讨会,专家们集思广益,相互交流,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如下主要建议。

 1.成立学术委员会和课题评审委员会,加强科研领导和管理工作

 经过学会秘书处三年的精心组织和不懈努力,学会的科研课题工作从过去的零星安排,已进入系统性、常规化和规范化管理。但是随着科研课题申报数量的不断增加,科研课题的评审、跟踪管理、中期评估和项目结项等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越来越要求加强科研领导能力和管理能力,需要尽早成立学会学术委员会和课题评审委员会。

 2.动态调整课题指南,加大课题支持力度

 目前学会提供的课题指南是学会“十二五”科学研究课题指南,建议学会按年度发布指南,并建议在指南发布之前,组织相关专家对指南进行审核,并提出近期一些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作为重点研究方向来发布。建议提高重点课题经费的支持力度,逐步将重点课题改为学会与教育部国际司联合资助,以提升课题的认可度和影响力。

 3.完善课题评审专家库,做好课题分类和函评分组工作

 建议组织专家详细研究课题申报分类,要求课题申报时填写。完善函评(通信评审)专家库,将评审专家按专业特长分组,将每年申报课题进行归类,按组、按类进行申报课题的分发评审,尽可能按照专家的专长进行课题的分发,提高通信评审的客观性。

 4.加强课题中期检查和结项验收,扩大科研成果共享

 建议课题的检查和验收与全国学会每年的年会或专题研讨会结合起来,除了要求提交结项报告外,可通过会议报告交流的方式或出版课题成果论文集的方式,对课题检查、验收。并鼓励课题负责人在国内外相关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论文,对优秀论文给予额外的奖励。

 建议学会与国内相关领域的期刊杂志进行交流与合作,组织优秀的课题成果发表与出版,扩大科研成果的受益面,提升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的影响力。

 通过来华留学教育科研促交流、促创新,推动来华留学教育大发展、上水平。

 二、深入研究探讨来华留学发展规律、扎实推进《留学中国计划》实施

 教育部在2013年工作要点中把进一步“采取措施吸引境外学生来华留学,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作为工作重点,学会2013年工作紧紧围绕这一工作重点,切实在扩大规模、提高质量上下功夫,组织高校一起认真加以研究探讨。一是要充分发挥各地区学会的重要作用,切实推进区域来华留学事业的稳步、可持续发展,确保《留学中国计划》的实施。二是广泛动员各高等院校拓宽思路、创新方法,认真挖掘区域优势、院校特色,努力实现“举全校之力”,把来华留学教育融入到学校国际化建设整体中予以规划、设计和发展。学会秘书处围绕这一中心工作在7月和11月份分别召开了两次专题研讨会。

 1.组织召开“新时期下学会功能与作用研讨会”

 研讨会在辽宁省教育厅和辽宁地区学会的大力支持下,于7月4至5日在锦州成功举行,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的57名代表参加了研讨会。教育部国际司生建学副司长、辽宁省教育厅王燕玲副厅长、辽宁工业大学何辉校长、国际司来华处田露露处长、贺向民副会长兼秘书长等领导出席了会议。

 专题研讨会重点围绕四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研究讨论:1.学会如何加强新时期社团规律研究,当好政府的参谋、助手,推进省市来华留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2.如何发挥学会在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督导检查中的作用,不断提升来华留学教育质量;3.如何引领和推动来华留学教育管理研究向深度和广度发展;4.省市教育厅(委)对学会的建议与期待。

 通过研讨,大家认识到,实现上述学会职能既需要教育主管部门领导的支持和会员院校的积极参与,更需要一支热心的工作团队,还必须紧紧围绕着学术研究、学术交流这一重点。北京学会作为一个活跃在政府部门和高校之间的民间团体,做了大量的政府部门鞭长不及的工作,在推动留管工作不断走向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协调、辅助和补充功能,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陕西省学会“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的评估与创新”的演讲,详解了过去几年的实践,在增强高校主动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发挥社会对高等学校教育的监督作用、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全省来华留学教育的快速、均衡发展。江苏、辽宁、上海等地区学会也从不同角度分别介绍了经验。

 建学副司长在会议上作了重要讲话、再次肯定了全国学会的工作,他指出:学会协助政府做了很多工作,特别是一些政府部门顾不上做,或者不方便做的工作。今后随着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的改革要求,政府部门与民间学会组织将进一步建立新型的“相互配合,相互补台,相互独立,相互制约。”的良好关系。

 建学副司长在会议上重申了对学会今后工作的要求:要实现“聚人气、提能力、搭平台、当参谋、做助手”,同时还要努力实现来华留学教育管理的标准制定和质量评估。必须重新定位学会工作,强化学术性、专业性能力建设;要考虑组织结构设置,细分为学术部、会员部等。作为行业学会组织要强化树立服务意识—即服务政府、服务会员。同时要树立开拓意识—把工作做得更活,影响更大,公信力更强。

 2、召开“拓宽思路、创新方法,实现来华留学规模的持续稳步增长”研讨会

 研讨会在安徽省教育厅和安徽省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于2013年11月7日在安徽黄山市成功召开。来自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78所院校的120余名代表参会。

 我们从提交的会议论文中选取了16位代表宣讲,畅谈“拓展思路、创新方法,实现来华留学生规模的持续稳定增长”的经验:如上海高校介绍的以上海城市发展战略推动学校的国际化发展;以创新的理念筹建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以学校的强势学科和热门学科组建英语授课的专业课程教学平台;华中科技大学介绍的瞄准国际通讯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和中国通信海外市场扩展对海外人才市场的需求,在通信工程全英文授课本科外国留学生项目发展上的探索,不仅服务于我国民族通信企业发展的需要,同时已经成为学校教育合作领域的新模式;辽宁工业大学研讨了作为省属地方工科院校如何把留学生教育列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将留学生纳入学校整体教育管理体系,建立起一把手直接分管的学校管理体制,从而促使高校更新办学理念、促进高校国际化水平的提升,同时在师资队伍水平提升、学科建设、教学改革、校园文化等方面建设中,留学生教育带来的是直接的改革与进步的驱动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拓宽思路,创新方法,打造电子信息领域来华留学生教育品牌,依托校企合作、新媒体招生平台迁移、合作院校联合培养等方式在招生工作方面做出的一些探索,多渠道扩展招生途径,以市场为导向扩大来华留学生招生规模,形成了适应行业型工科特色院校招收来华留学生的体系。大家在学会搭建的来华留学教育管理研究平台上分享成果,引发思考,对切实推进《留学中国计划》的实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次研讨会正值中央贯彻落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和习总书记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改进会风的重要批示精神,学会进一步简化会议程序,以简洁淳朴,求真务实的精神办会,全天大会出席满员,宣讲者认真,听会者入神,会议效率高、效果好,赢得了与会代表的高度赞赏。

 三、组织实施“我与中国梦”主题征文活动

“中国梦”是一项伟大的民族复兴的长远目标,是历史和时代赋予的机遇,需要全中国人民的积极参与和为之奋斗,也需要广大来华留学生的积极参与。

 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作为实现“中国梦”的设想和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精神,为使“中国梦”走入留学生的生活,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与全国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学会于今年5月8日发出通知,在广大来华留学人员之中开展《我与“中国梦”》征文活动,向广大来华留学生诠释、解读和宣传“中国梦”的历史底蕴和时代内涵,鼓励他们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凝聚来华留学生心系中国,引导他们将个人发展、青春梦想与“中国梦”进行有效结合,为实现来华留学“中国梦”而发奋学习、不懈努力,从而进一步激发和培养他们知悉中国、友好中国、热爱中国之情怀。

 为做好“我与中国梦”征文活动,学会专门召开了部分地区学会会长、秘书长会议,就如何发动在校留学生踊跃参加“我与中国梦”征文活动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并向全国各省市教育厅和地区学会下发“我与中国梦”外国留学生征文活动通知,设计、印刷“我与中国梦”的宣传海报。在各地区学会、各省市教育厅和各高校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截止到今年8月底,共收到来自24个省市自治区,112所院校,65个国家的384篇来华留学生征文。

“我与中国梦”使广大来华留学生看到实现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人的梦想,是中国人的百年期盼及奋斗目标。这个梦想也与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及未来的发展紧密相连,这个梦想会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和推动人类文明与进步。来自泰国留学生蔡暹凤写到,“表面看来,‘中国梦’是中国人的梦,其实,中国梦说到底也是世界的梦。因为在这块土地上,能让世界13多亿人民过上好日子,安家乐业,就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日本留学生永野千绘说:“中日之间发生的摩擦困惑着我,《孙文和梅屋庄吉的长崎--继承中日交流的桥梁》展览深深震撼着我。一百年前,孙文先生和梅屋庄吉先生能实现的沟通和交流,在现代为什么就不能再实现呢?我相信中日双方重建当年的彼此尊重、互相帮助并不是不可能的。我愿担当现代的“梅屋庄吉来到中国,在中国和日本之间再创根深蒂固的友谊。”来自喀麦隆的大树表示,“中国梦”也是许多发展中国家梦的一部分…非洲采取“向东看”政策就是承认中国在发展中非之间关系的重要性。

 中国人实现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人的梦想,“中国梦”与世界不但有关,而且密切相连,正像加拿大留学生大山所说,“我们是外国人,但不是外人”。实现“中国梦”不仅不会引起“中国威胁论”,而且会为世界和谐与和平带来巨大的贡献。来自埃及的留学生高松说,“2004年我参加埃及第一届‘大使杯说汉语讲故事比赛’,我参赛的题目是‘愚公移山’。愚公移山精神是一种不怕困难、不畏艰险、锲而不舍、勇往直前的精神,也是中国文化中最优秀的精神,我觉得自己身上有这种精神,实现自己的中国梦也是在发扬愚公移山精神,我一下子觉得,我的中国梦和中国人民的中国梦在精神上靠的那么近。”

 “我与中国梦”的汇总和初选工作由华南理工大学组织,经过认真、反复讨论,从中挑选出150篇征文进入论文集,并精选出100篇优秀征文再次组织专家评审。最后评出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20名。

 为做好“我与中国梦”征文活动的宣传,我会专门设立征文活动邮箱(cafsa_zhengwen@163.com),各有关地区学会、山西省教育厅也积极响应,在网站上转发我会通知,十几所高校如复旦大学、重庆师大、温州大学、暨南大学、宁波大学也在学校网站上遥相呼应。The Kingston University Distance Learning用英文转发了活动通知。

 在组织征文活动过程中山东省、上海市、黑龙江省、江苏省、陕西省地区学会组织得力、统一布置、按时提交征文。复旦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云南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动员广泛,宣传到位,成绩突出,数量较大。华南理工大学承担本次征文活动的征集、评选和征文的出版工作,为本次征文活动的顺利进行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上述地区学会和高校应给与表彰和鼓励。

 四、承办国际司来华留管干部培训工作,为我国来华留学事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切实落实《留学中国计划》,加强来华留学管理干部队伍建设,使来华留学管理干部培训工作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教育部制定并颁布了《全国来华留学管理干部培训暂行办法》(简称《办法》)。《办法》中明确指出“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从战略高度重视来华留学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对推进国家来华留学事业发展、促进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意义。通过建立来华留学管理干部培训体系和制度,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为国家来华留学事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人才决定来华留学事业的未来,对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办法》中明确提出培训的目标是“全面提升各级来华留学管理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综合知识水平、业务实践技能等综合能力和素质”。在全国范围内加强来华留学管理干部的培训,特别是基层管理干部的基本技能培训,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爱岗敬业、熟悉外事、精于管理的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队伍,有利于促进来华留学工作与服务体系的完善,有利于推动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1.精心策划、细致安排认真做好培训工作的前期准备工作

 根据《办法》的统一部署,教育部国际司决定利用两到三年的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对接收外国留学生院校的留学生管理干部进行一次全面的基本技能培训,实现以队伍建设为核心的推动来华留学事业的内涵式发展,提升管理对外的整体水平和素质。我会受教育部国际司委托,承担留管干部的基本技能培训工作。学会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一致认为做好基层留管干部基本技能培训,是加强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是推动我国留学生事业持续发展,促进留学生教育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重要举措。学会秘书处将培训工作纳入2013年重要工作之一并指定专人负责培训工作。多次组织有关方面对培训工作进行深入研究讨论。在综合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基本技能培训的培训大纲,确定基本技能培训的重点是留管工作的基本理念、基本的工作流程、工作方法和国家关于留学生教育管理的有关政策法规。同时,确定教材编写组和讲师团成员应当有长时间从事来华留学管理工作的经历,熟悉来华留学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和较强的管理能力,对新形势下做好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有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具有从事大规模留学生管理工作和处理重大复杂突发事件的经验。

 2013年3月13日,教材编写组正式成立并召开了教材编写组的第一次工作会议。编写组由既有宏观管理能力,又有一线丰富实践经验,既有系统理论水平,又能通俗表达能力的资深专家和年轻新锐组成,他们分别来自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对外经贸大学等。会议上讨论并通过了学会草拟的培训大纲。要求编写组成员针对基层来华留学生管理干部的特点,编写教材要侧重以有关政策法规、管理原则、一般工作方法和基本流程为培训的主要内容。一方面,要总结来多年来华留学生管理工作经验,尤其是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处理各种复杂矛盾等重要方面的工作程序。另一方面,也要注意适应不同地区的特色和发展阶段,着重论述根据国家政策、地方和学校特色、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因素,改进和创新本地区留学生工作。使培训能获得“授人以渔”的良好效果。根据培训大纲内容,会议将任务分解,按章节落实到人,提出了编写要求和完成编写任务的具体时间。

 4月8日,教材编写组完成了《全国高校来华留学生管理干部培训教材》第一稿的编写和《文献法规必读》的汇编工作。教材编写组在深入调研需求,广泛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先后召开了六次工作会议,对初稿的编写思路,内容组织,章节安排,等进行集体讨论并以电子邮件等通讯形式,相互交流,反复的对教材编写进行修订。5月7日,编写组完成了培训教材的编写工作并提交了个人的授课PPT。为确保培训效果,6月6日学会组织讲师团试讲,邀请来自清华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及北京航空大学的有关专家听讲,现场观摩,检查指导,针对每位讲师的授课内容,专家对讲师的教案设计、教学仪态、课时安排和教学过程掌控等各环节提出修改意见。根据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教程编写组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再次讨论方案细节,教学思路和章节逻辑关系。以高度的责任感,认真修改、完善培训教材及授课环节的设计。

 2.认真组织、严格要求、协调一致做好培训工作

 2013年共组织了4期培训,共有18各省、自治区,245所院校, 389人参加了培训。

 培训日程设计以课时为单位,每课时60分钟,其中突发事件预防及应急处理以其内容的重要性和敏感度,设计为120分钟。培训内容涵盖16个专题,分别为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概论、招生工作、入学报到、法律及规章制度、出入境管理、教学管理、中国文化与国情教育、中国政府奖学金管理、住宿管理、纪律管理、课外活动与社会实践、联谊团体、校园多文化冲突与心理干预、重点人群管理、突发事件,并进行现场答疑。 培训期间,学员严格遵守培训纪律,课上认真记录,课后认真阅读教材及参考书。全体学员以认真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完成了全部课程培训及讨论、交流、考试环节,根据培训要求,学员在培训结束后1个月内提交个人培训总结。

 今年培训工作效果比较理想,达到了预期目的。培训工作的筹备和实施过程得到了国际司的全面指导,多次对培训做了明确的指示,亲自指导培训日程的设计,审阅培训教材和政策法规的汇编,安排专人指导各期的培训工作,国际司的领导亲临培训班做重要的讲话,使参训人员及时了解国家对留学生教育的新的政策法规和教育部当前留学生工作重点。今年的培训工作得到了个有关省市自治区教育部门和参与院校的大力支持,辽宁省教育厅张秀丽处长和辽宁省留学生研究会崔莉会长还亲赴第四期的培训地了解培训情况,并与全国学会沟通商讨明年辽宁省高校留管干部的培训工作。在学会的精心组织下,做到了培训内容全面、系统、指导性强,培训日程紧凑高效。参训学员学习态度端正,勤奋认真,学习收获很大。

 据学员和讲师们的反映,培训的最大特点是:系统化、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即把领导讲话、主旨报告、文字教材、专题讲座、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现场答疑、阅读参考文献、考勤登记、结业考试、意见反馈、撰写个人总结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各教学环节紧密联系,达到了最佳培训效果,培训经验值得进一步总结、推广。不少学员认为“讲师团的老师多年从事留管工作,经验丰富、备课充分,讲解生动,是留管工作的全面梳理,受益匪浅,希望这样的培训能常态化”。也有的学员反映“这样的培训会,早就应该来参加了,如果五年前能参加这样的培训,我们就会知道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就会少走弯路,工作效率、工作质量会更高,留管工作就会更规范、系统和科学”。这次培训“是所参加的培训中最成功的一次,组织周密,安排有序,讲师精英,内容全面,既是一次学习、掌握留管工作的培训,又是一次难得的经验交流”。“通过培训,让我对留管工作的重新进行全面地梳理意,提高了认识,创新了理念,掌握了新的政策,熟悉了工作流程,为今后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地开展留管工作提供了理论知识基础”。

“此次培训太及时了,希望这样的培训能常态化”,不少学员在培训期间及时地向单位通报培训班的情况。回单位后,立即在本单位做了全面的汇报,如西北工业大学参加培训人员,专门做了PPT全面向全院老师介绍培训情况及收获。也有的省提出能否专门为该省的所有接受外国留学生院校做专场培训(贵州、云南均提出)。

 举办培训班是加强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探索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的一次实践。本次培训在国际司的领导下,立足当前、面向未来、起到了推进事业发展的积极效果,在实践来华教育事业中国梦的进程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学会下大力气做好顶层规划设计,精心制订整体方案,包括前期调研专访及实地考察、确定全套实施办法、提出方针政策要求;并设计具体课程设置、组织教材编写、选编必读文献、选聘教师组成员,安排培训现场环境等,对培训作了全面思考及充分准备。各位讲师在培训过程中团结一心、密切配合,认真负责,合理协调,在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虚心听取学员的建议意见,及时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也得到很大提高。

 2013年培训班的举办是成功的,为留管干部培训创出了新模式,凝练了新思路;为我们下一步继续做好培训工作、完善培训内容及培训模式,拓宽思路取得了宝贵经验、增强了信心;为全面铺开培训工作,加速促进来华教育管理队伍向现代化、专业化转型打下了基础;为提升我国来华教育的软实力,开启来华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的新起点、走以内涵式发展推进《留学中国计划》打开了新局面。

 根据教育部的统一安排,2014年,学会将继续在不同地区举办留管干部培训班,力争在2014年完成来华留学管理干部培训工作的全面覆盖。

 五、承接做好“招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英语授课)来华留学生高校”教育质量专项检查工作

 为了规范医学留学生(英语授课)项目(简称MBBS项目)的管理,保证教育质量,维护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声誉,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委托学会,按照《来华留学生医学本科教育(英语授课)质量控制标准暂行规定》要求,对开展“MBBS项目”的高等院校进行检查。

 专项管理和教学质量检查工作对于学会这是第一次,对强化学会学术性、专业性功能,逐步完善来华留学教育管理的标准制定和质量评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认真、审慎组织,力求做到具有专业水平、客观公正、具有公信度。为此学会分为:1、组织专家研究制定检查指标体系;2、项目院校按照指标体系进行自查;3、组织专家组下校检查三个步骤。整项工作历时6个月,于10月24日完成全部50所项目院校的检查工作,10月28日专家组长在京向教育部国际司做了下校检查全面汇报并听取了国际司建学副司长对本次专项检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专家组完成了本次MBBS专项检查报告。

 1.组织专家研究制定检查评价指标体系

 为了保证此次检查工作的科学、客观、公正,更加具有专业水准,学会于5月下旬组织早期开展MBBS的10所高校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在京开会研讨专项检查工作。大家一致认为参照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和2007年教育部制定的《来华留学生医学本科教育(英语授课)质量控制标准暂行规定》,结合高校近年来招收MBBS留学生的实际情况,量化并制定本次专项检查的指标体系,以统一的标准、尺度进行自查和检查会相对客观、科学。学会商请参会的各院校依据《来华留学生医学本科教育(英语授课)质量控制标准暂行规定》、参照本科教学评估拟定本次专项检查的“指标体系”,并于2周后在大连医科大学就各自提交的“指标体系”进行研究、讨论、完善。

 6月7日,8所院校的MBBS项目教学管理专家(主管教学的副院长)针对各校提交的“指标体系”为范本,进行了2天的研究讨论、逐条修订,初步完成了《来华留学生医学本科教育(英语授课)自评指标体系》(草稿),并且对本次检查工作指导思想达成共识:本次检查以自查为主、抽查为辅,以期达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的目的。

 学会认为该指标体系基本能检测各院校办学的基础和实际水平与特点,使MBBS项目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有了量化标准,在此基础上学会向国际司汇报并提交了“关于来华留学生临床医学本科教育(英语授课)指标体系、自查、抽查措施”建议。

 2.组织项目院校按照指标体系进行自查

 教育部国际司(教外司来⁅2013⁆1079号)7月2日下达了《关于对招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英语授课)来华留学生的高等学校进行专项工作检查的通知》,要求各高校重视此次专项检查工作,并于8月15日前完成本校的自查工作、提交自查报告,9、10月将组织专家组下校检查。

 经过一个多月的跟踪、督促和整理,截止到 8月下旬我会收集并汇总了全国50所招收MBBS学生院校的自评报告和自查表书面材料及电子版,并将所有院校的联系方式和联系人汇总备案,为下校检查做好准备。兰州大学、中南大学告知由于2013年未招生、今后不再计划招收MBBS项目学生,故未提交自查报告。

 3.组织专家组下校检查

 教育部国际司与我会共同遴选并组建专家组(专家涵括从事MBBS项目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教学工作专家和长期从事MBBS项目管理的国际教育学院或国际处的管理干部共31人),9月16日在北京召开了专项检查工作专家协调会,专家组全体成员参加了会议,教育部国际司来华处田露露处长和学会分别介绍了MBBS项目有关工作进展情况及国际司生建学副司长对检查工作的要求,部署下校检查。专家组成员也就检查事项进行了讨论、统一了认识,进一步明确了检查方案。

 自9月22日开始31位专家分为8个小组,奔赴全国各地MBBS项目院校开始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全国性的项目检查。各位专家暂时放下手中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不辞辛苦,牺牲了周末,全身心地投入到检查之中,截止到10月24日,各专家组顺利完成了对50所院校的项目检查。

 10月28日,学会在北京召开MBBS项目下校检查汇报会。各组长简要汇报了所检查学校的基本情况(同时提交书面检查报告);国际司生建学副司长听取了各组长的汇报,并对本次检查工作做了点评和指示;下午专家组长一起研讨确定了本次专项检查工作的综述意见和建议。

 通过此次下校检查,达到了如下目的:1)对全国50所MBBS项目院校的招生、教学、师资、教学设施、管理、规模及毕业生的状况有了深入全面的了解。MBBS项目在我国虽不是精英教育,却是来华学历生教育的生力军,为友邻国家培养了大批医学人才;2)项目专家与受检院校现场交流、相互切磋、共同受益;3)锻炼了队伍,积累了经验。有的组长说,原来对教育部安排非MBBS项目院校管理人员担任组长感到意外,通过下校检查,感到非常必要,受益匪浅;4)MBBS项目院校遍布全国,各校合理利用本地资源,办出了特色,宁夏医科大学的中西医结合,大理学院的“歌声唱到维也纳”,温州医科大学聘请原英格兰视光学院院长担任学校的国际顾问,对MBBS项目课程的设置、评估以及海外认证给与指导等。

 4.专家组总结和建议

 专家认为:50所高校领导均能高度重视MBBS项目,在师资、教材、管理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在开展MBBS项目的同时,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在推进学校国际化进程、提升学校知名度、培养知华友华爱华的友好使者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提高了教师的授课水平,培养了一批英文授课师资,特别是激发了青年教师的英文授课热情、切实提升了青年教师的英文授课能力,带动学校师资队伍的发展。许多学校的MBBS项目毕业生回国后顺利通过了本国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已经工作在医疗战线上,部分表现优异者,已经成为生源国医疗骨干,其中部分学校的MBBS项目毕业生通过了欧美等发达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与此同时,部分学校在英语授课师资能力、教材建设、课程设置、管理水平、收费等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根据检查的具体情况,50所院校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类别。第一类:得到专家好评的院校20所,共同特点是项目发展较为完善,在某些方面具有典范作用;第二类: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院校27所,他们已具备MBBS的办学条件,培养的学生达到了质量标准,在某一方面还有良好的经验,但在某些方面存在需要进一步改进的问题;第三类:存在突出问题、需要整改的院校3所,这三所学校需要在MBBS项目招生中适当控制规模,进一步改进完善。

 通过本次检查,专家们一致认为:开展MBBS项目,可以有效的推进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发展,即使存在一定的问题,但仍是发展中的问题,利远远大于弊。接受检查的50所高校应该说都有条件、有能力来承担这一项目。但在项目开展的同时,理顺和规范各环节的管理、提高质量亟不可待、势在必行。此外,MBBS项目的开展尚需要教育部给予进一步的规范、指导或支持。专家组还提出了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加强师资培训、重视教材建设、强化质量监控、专项检查工作常态化和建立示范院校等12项建议。

 通过本次自查和下校检查也初步验证了目前已经建立的MBBS项目检查指标体系是全面、可行的。

 六、承接国际司“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评选工作

 自2013年2月8日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13年度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评选工作的通知》(教外厅函[2013]5号)至6月30日,历时近半年的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评选工作顺利结束,共评选出150门英语授课品牌课程,圆满完成了评选工作任务,实现了预期工作目标。在承办此次工作中,学会主要承担三部分工作:协助制定评选指导思想、工作原则,起草制订评选工作方案和评选指标体系,组织全国性的网络评审。

 1.确定评选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是教育部国际司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留学中国计划》所确定的我国来华留学教育的战略目标和任务的重要举措之一。为了保证教育部国际司委托的评选工作的顺利进行和达到预期效果,学会按照教育部的精神,制定确定了以下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通过开展“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评定工作,认真总结、凝练高等学校在长期来华留学教育实践中取得的丰富经验和丰硕成果,建设和认定一批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打造国际品牌,树立标杆,形成引领和示范效应,推动来华留学教育改革与建设,促进我国来华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和来华留学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评选工作以贯彻落实“扩大规模,优化结构,规范管理,保证质量”的来华留学教育工作方针为核心任务,以“全面提升来华留学教育教学质量,打造我国留学生教育的国际品牌”为根本目标,以评促建,推进来华留学英语授课教学项目成规模,上水平。

 评选工作以有利于来华留学教育科学发展为准则,坚持实事求是、严谨求实、公平公正的工作作风,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严格规范评定标准,科学安排工作程序,客观反映高等学校来华留学教育英语授课水平。

 评选工作以有利于推动高等学校认真总结课程建设改革、建设经验,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不断提高课程水平,形成引领和示范效应。

 2.制订评选工作方案和评选指标体系,构建评选专家库

 为了保证评选工作的科学、严谨,全面展示我国高校来华留学英语授课课程水平,国际司确定了自下而上、集思广益、学术主导、专家评议的评选工作的基本思路。2012年初,国际司通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主管部门委托属地高校提供评选工作方案,得到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十余所高校的积极响应,所提交的评选工作方案均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在此基础上,国际司委托我会组织专家组通过比较研究,权衡利弊,取各家之长,于2013年5月形成了比较简约、清晰、操作性强的评选工作方案,拟定了评选指标和评价标准,为评选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为保证评选工作达到预期的目标,学会专门组建了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评选秘书组,就评选工作方案、评选指标体系、评选工作流程等问题召开多次专家会议和行政会议,广泛征求和听取意见,进行了多次修订和完善,形成了最终评选工作方案、评选指标体系和评选方式。

 评选专家的遴选是决定评选工作效果的重要环节。此次遴选工作,是由国际司在地方主管教育部门和高校推荐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筛选,最终选定55名不同学科背景、思想品德过硬、业务素质高、外语能力强、评估工作经验丰富的资深专家形成本次评选工作专家库,为评选工作的顺利进行做了智力资源准备。

 3.组织全国网络评选

 整个评选工作过程分为地方初评、教育部终评两个阶段,其中包括教师申报、学校推荐、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初审、初评、国际司复审、专家网评、评选结果统计等主要工作环节。

 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完成推荐工作,国际司复审确定211门课程符合申报条件,可以进入最终的网络评选。

 秘书组全面承担组织网络评选工作。首先根据教育部通知要求和申报书,草拟评分表、评分标准、下达网评通知、解决处理评选过程中各类问题等各项工作,是评选专家和申报教师之间的重要桥梁,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因申报学校和教师失误、专家工作任务多次调整等问题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截止6月29日,绝大多数专家都按时保质完成评选工作任务,秘书组对评选结果认真核实后进行汇总统计并上报国际司。

 4.总结经验和问题

 在评选工作取得圆满成功后,学会评选秘书组认真总结经验,不仅对评选过程中进行总结,还专门给国际司提交了详细的“2013年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评审分析报告”。报告摘要如下,仅供大家参考:

 2013年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网上申报课程共计211门,来自全国25个省市的130所院校参与了申报。

 申报课程涉及10大学科门类:经济学、管理学、医学、理学、工学、法学、文学、教育学、历史学、艺术学。申报课程数量排名前三的学科是:医学49门、工学40门、理学37门,分别占申报课程总数的23.2%、18.9%、17.5%,三者合计占总数的近60%;

 申报课程的种类分为:理论课(不含实践)、理论课(含实践)、未明确标注是否含实践内容的课程等三类,三者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8.4%、58.8%、2.8%;

 各省市申报的课程门数与申报院校数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申报课程门数排名前三的省市是:北京35门,上海20门,江苏省19门,三省市占申报课程总数的1/3强;

 从各省市的申报情况来看,与申报课程门数相对应,北京市申报院校数量居全国首位,共计23所,占申报院校总数130所院校的17.7%;其次为江苏省,共计12所,占总数的9.2%;第三名为并列的2个省份,即浙江省、山东省,都是11所院校,各占申报院校总数的8.5%;

 具体到申报院校来说,申报课程最多的院校为上海复旦大学,共计9门,其次是天津医科大学、河南的郑州大学,都是5门,再次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同济大学、湖北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海南医学院,都是4门;

 课程申报院校按照院校层次,可以划分为985/211工程院校、普通院校两类,前者67所,后者63所,分别占院校总数的51.5%和48.5%;

 按照课程申报院校所属主管部门划分,中央部委所属院校64所,地方所属院校66所,分别占全部申报院校的49.2%和50.8%。



  七、进一步提升“一本杂志两本书”的编辑质量和出版发行工作,即《外国留学生工作研究》会刊、《来华留学教育研究》和《来华留学生简明统计》。

  1.《外国留学生工作研究》

  2013年,会刊《外国留学生工作研究》杂志从数百篇论文中遴选出83篇文章予以编辑出版,其中第一期18篇,第二期22篇,第三期22篇,第四期21篇。学会领导讲话2篇,会议新闻报道和留学生教育管理信息9篇。

  会刊全年共设立了10个专栏,即《留学生教育发展研究》、《留学生教学工作研究》、《留学生管理工作研究》、《留学生跨文化教育研究》、《留学生预科教育研究》、《留学生全英文授课研究》、《国外留学教育信息研究》、《留学生教育的其他研究》、《留学生教育信息》、《信息·资料》等。

  2013年会刊平均每期100多页,每期约16万字左右。发行量提升到2200份。

  会刊遵循“质量第一,择优录用”的原则,同时考虑到地域分布、院校分布和学科分布等方面的合理性。作者既有留管干部,又有一线教师,既有各级领导干部,又有专家学者。其论文内容丰富、广泛,涉及到留学生教育管理的方方面面,既具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又具有实践应用价值,是广大一线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者们努力实践、科学研究、认真总结的成果,对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具有指导和促进作用。会刊的科研成果能为政府部门对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的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和坚实的理论基础。

  会刊始终坚持“服务政府,服务会员”的宗旨。及时传达政府部门的声音,宣传国家关于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的方针政策,是接收留学生院校之间沟通和交流的重要平台。我们欣喜地看到,很多领导同志和留管干部表示,他们对会刊的每篇文章都要认真地阅读;有些学校的留管部门专门选取会刊上的有关文章,组织留管干部和教师,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集体讨论学习,运用于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实践中;有些作者告知我们,在会刊发表的论文对他们评职称和职务晋升起到了很大作用等等。会刊每期都做到按时编辑出版。今年会刊顺利地通过了《北京市新闻出版局》的两次严格审查(每两期审查一次),未出现任何问题。

  会刊主编陆应飞教授在工作中总是兢兢业业,认认真真,丝毫不敢懈怠。耐心地回答作者和读者的咨询,如稿件采用问题、稿件修改问题、稿费问题等等;认真征求领导、作者和读者意见,虚心听取批评和建议,收集反馈信息,以求集思广益,不断改进和完善编辑出版工作。同时,陆主编总是亲历亲为,今年还亲自为会刊撰写了两篇论文、三篇会议新闻报道。

  2.《来华留学教育研究》

  《来华留学教育研究(2013)》论文集共遴选论文43篇,分为6个专题,即“留学生跨文化教育”、“留学生教育发展研究”、“留学生教学工作研究”、“留学生管理工作研究”、“留学生预科教育研究”、“留学生教育的其他研究”等,全书共34万1千字,2013年5月由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遵循“质量第一,择优录用”的原则选用论文。论文内容丰富,涉及到留学生教育管理的众多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和实践应用价值。作者既有各级领导,又有广大第一线的留管干部和任课教师。从本书可以看出,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的研究水平在不断提高,正在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本书只是我们学会系列论文集中的一本,它与其他论文集一样,能使政府部门的声音上传下达,是接收留学生院校和广大留管干部及教师之间充分沟通和交流的重要平台,对来华留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起到指导和促进作用。

  论文集贴近留管干部、读者和广大会员,表达了他们的心声,记叙了留学教育的印迹、足迹和业绩,而且书的质量一年比一年高,深受大家喜爱,逐步成为品牌。在比较浮躁的学术环境中,能够坚守固有的学术道德和学术追求,并非易事。他们努力坚持学术良知,实事求是,编辑人手少,工作量大,他们甘于寂寞,认认真真脚踏实地干实事!

  3.《来华留学生简明统计》

  由教育部提供数据,学会组织编辑出版的《来华留学生简明统计》已经成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高校领导和广大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者详细了解、全面掌握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动态和详细数据的最主要渠道,是我国从事来华留学生教育科学研究的专家学者的权威参考数据,也是记录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的重要史料。

  今年初出版的《2012来华留学生简明统计》已经是学会连续出版编辑的第16本统计书,由于学会人手有限,完全是由两位同志利用业余时间负责编辑出版。编辑们深知责任重大,重担在肩,受政府委托出版权威统计数据不能有任何错误和瑕疵,他们认真敬业,一丝不苟,及时保质完成编辑出版。

  八、充分利用网络媒体传播平台,推动留学生教育管理事业的发展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网络平台,媒体渠道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宣传、动员、凝聚共识和组织力量的一条重要的宣传途径。全国学会网站作为沟通会员,展示学会功能与形象的重要平台,一直以来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的宣传展示来华留学教育工作风貌及全国学会工作的内容和状态,学会工作人员每天都要在网上浏览大量相关信息并添加上网,以力求学会网站内容更加丰富。据统计,从年初至今,学会网站共添加新闻和通知58条,平均每周都有两到三条的内容更新,切实履行网络维护及更新的任务。将会议通知、公告等在网上发布,不但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还降低了工作成本。同时,定期对所有栏目进行更新完善,添加学会召开的会议内容及会议资料下载,增设《课题成果》专栏,将学会资助立项的科研课题成果在网上刊登,促进科研成果共享。

  网管尽可能多的增加与来华留学教育息息相关的新闻与通知、政策与法规以及会议资料、科研成果、统计数据等一手资料,把学会网页办成广大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者查阅行业信息的信息库,以方便检索资料、查阅信息。学会网站现在越来越受到地方院校的接受与认可。

  九、深入调查研究,转变工作作风;加强组织建设、壮大学会力量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在过去的一年中,秘书处领导不断深入到地方,走进学校,主动联络沟通各省市地区学会和院校,组织小型专家学者座谈会,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参加地区学会组织的各类培训会、研讨会、常务理事会和年会,促进了解,增进团结,扩大影响,凝聚共识。

  全国学会不仅重视自身组织建设,而且非常重视加强地区学会的组织建设,不断促进建立新的地区学会和专业学会,壮大学会力量。今年4月和6月,河北省来华留学研究会和四川省来华留学工作研究会分别成立,8月,西医学来华留学生教学专业委员会在天津医科大学成立并举行第一次学术研讨会,该会吸纳了全国具有招收医科全英文授课留学生的全部52所高校。同时,全国学会秘书长还利用在湖南师范大学召开全国科研课题评审会议之际,专门约见湖南省教育厅领导,宣传成立地区学会的重要性和意义,湖南省已计划在明年初成立湖南省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学会。

  截止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市区和西医、中医分别成立了地区学会和专业委员会。

  全国学会积极支持各地区学会之间的横向交流,让成熟的来华留学教育管理经验、成果通过交流得以推广、共享,促进不同地区间来华留学教育事业的均衡和可持续发展。

  十、做好学会日常工作,坚持全心全意服务会员

  在繁忙的工作中,学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服务会员,坚持做好202、201表格的印制、发放和管理工作,会员管理和会费收缴工作,以及书刊、杂志、稿费、邮件、通知邮寄工作。

  2013年共收纳304个会员单位会费;向190个地区和学校发放202表格;给690所接收留学生院校、74个教育主管部门和领导,以及作者等寄送《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外国留学生工作研究》、《2012来华留学生简明统计》书刊、稿费、通知、发票、培训证书等等上万批次。

  2013年是全国学会工作最为紧张的一年,最忙碌的一年,也是秘书处全体同志团结奋进的一年,更是收获最为丰厚的一年。这主要归功于国家的政策,领导的支持和大家的不懈努力,也希望在新的一年里,为建设教育强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成绩。